RAID 1是用成雙的硬碟,以鏡像方式(mirror)把資料存放好,等於是系統備份!
掛掉其中一顆,可以找出其中好的,重啓系統,繼續使用。
RAID 5則是用到三顆硬碟為一組,也是系統備份,但是使用的是線上即時備份還原的方法,
只要其中一顆硬碟壞了,都能繼續使用系統,壞掉的硬碟可以線上(ONLINE)抽換。
怕自己的知識有誤,找了幾份文件,引進來參考用!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在計算機術語中,RAID(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,獨立磁盘冗余陣列;在台灣稱為:磁盘陣列)
的基本思想就是把多個相對便宜的硬碟組合起來,成為一個磁盘陣列組,
使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一個價格昂貴、容量巨大的硬碟。
根據選擇的版本不同,RAID比單顆硬碟有以下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好處:
增強資料整合度,增強容錯功能,增加處裡量或容量。
另外,磁盘陣列組對於計算機來說,看起來就像一個單獨的硬碟或邏輯存儲單元。
分為RAID-0,RAID-1,RAID-1E,RAID-5,RAID-6,RAID-10, RAID-50。
簡單來說,RAID把多個硬碟組合成為一個邏輯磁區,
因此,作業系統只會把它當作一個硬碟。
RAID常被用在伺服器計算機上,並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碟作為組合。
由於硬碟價格的不斷下降與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與主機板整合,它也成為了玩家的一個選擇,
特別是需要大容量儲存空間的工作,如:視訊與音訊製作。
最初的RAID分成了不同的等級,每種等級都有其理論上的優缺點。
這些年來,出現了對於RAID觀念不同的應用。
...
...
...
以上引用 RAID - Wikipedia
有心挑戰原文的請看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RAID
基本RAID分類
http://web.mit.edu/rhel-doc/4/RH-DOCS/rhel-isa-zh_tw-4/s1-storage-adv.html
RAID 是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(獨立磁碟(組成)之冗餘陣列)的縮寫。
正如這名稱的字面意義,RAID 是由多顆硬碟組合而成,運作時就好像是單顆硬碟一樣。
1980 年代中,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(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Berkeley)的研究者,開始研發 RAID 技術。
當時高階電腦所用的高效能硬碟機,跟剛成型的個人電腦硬碟間,有著很大的價格、容量、與速度鴻溝。
RAID 的概念為組合多個便宜的硬碟,組成一個與高階硬碟旗鼓相當的產品。
更重要的是,RAID 有多種建置方式,依照最終設定的不同,有著不一樣的特性。
現在就讓我們來仔細看看不同設定(又稱 RAID「」等級(levels)」)的同。
柏克萊的研究者一開始制定了五種 RAID 等級,編號從「1」到「5」。
後來隨著時代演進,其他研究者也定義了更多的等級與編號。
但不是所有的 RAID 等級都很有用:有些只有學術價值,有些甚至根本沒上市過。
最後發展至今,常見的只有以下三種 RAID 等級:
等級 0
等級 1
等級 5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